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略论管仲的外交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体现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谈及中国外交的历史,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张骞出使西域,或是苏武牧羊塞北,亦或是郑和七下西洋,但这些多数在当时的统治阶层看来是中原与蛮夷的一种交往形式,并非建立在平等的

谈及中国外交的历史,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张骞出使西域,或是苏武牧羊塞北,亦或是郑和七下西洋,但这些多数在当时的统治阶层看来是中原与蛮夷的一种交往形式,并非建立在平等的国与国关系基础上。简言之,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及其他边疆部族之间且战且和,直到后期东亚朝贡体系逐步建立的一部历史。一些西方学者由此论断,威斯特法伦和约签订后,西方世界最早建立了现代主权国家概念和国与国之间平等交往的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然而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建立起惊人成熟的近似于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国与国交往模式。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的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时代,中国历史在此间从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渐过渡,周王室的王权逐渐沦落,诸侯也不再恪守周礼,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诸侯国割据的时期。在这500多年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经历了多极、两极、单极霸权和无序状态的格局,几乎演绎了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各种经典范式。这一时期外交思想发展异常蓬勃不息,通过大量丰富的外交实践,各种外交思想碰撞和交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外交思想著作。

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大家,或许大家首先会想到鬼谷子门下的纵横术大家苏秦、张仪,或许也有人会想到只身力退秦师的烛之武,更或是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孔子、孟子。但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肱骨之臣,管仲(公元前719-前645年)及其所代表的霸权学派的外交思想似乎既符合现实主义的外交实践,又带有理想主义的浓厚色彩,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外交观。本文试从后世托著的《管子》一书中管仲的一些外交思想论点,浅析其外交思想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中的异同。

1 国际秩序

春秋时期的“国际秩序”,便是维系周王室分封制度和爵位世袭体系的“周礼”,这一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可以说就是当时中国上百诸侯国所遵循的“国际法”。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国际秩序的规范化和体系化远胜同时期的古希腊城邦等世界其他地区。在春秋时期外交思想各不同流派中,管仲主导的霸权学派以及儒家的孔孟都强调对周礼的维护,即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管仲所言的称霸是建立在周礼框架下,以“仁”为最高准则,承认周天子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君臣等级秩序,并且各诸侯国继续承担分封制确定的义务,共同保护周王室安全。“尊王攘夷”的目标是通过诸侯国“会盟”来实现的。在管仲辅佐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在位期间,曾发起了9次诸侯盟会,这种盟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春秋时期“联合国安理会”的机制,是一个召集各诸侯大国共商大事、调各国出兵、声讨背离周礼的诸侯、平定诸侯国内乱、共同抗击北方狄戎、保障周王室安全的政治军事会议。齐国作为春秋时期首个称霸的诸侯国对其他诸侯国“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通过各种不同手段维护其认可的“国际秩序”。

管仲的外交思想与孔孟的“仁义”之道颇有相通之处,他在坚持王道必须恩威并施的同时,强调“仁、义、礼、忠、信、廉、耻”等道德原则对获取并维持霸权的重要性。《管子·版法》中有言“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希望统治者能与邻国修好,化解仇怨,这一至理名言堪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睦邻政策思想。《管子·重令》有言“德不加于弱小,威不信于强大,征伐不能服天下,而求霸诸侯,不可得也”,认为只有“以仁相待”,其霸权的合法性才能获得诸侯国承认。这些思想似乎可以在如今我们所秉持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对待发展中国家的正确义利观等外交理念中窥见其中的相似之处。

2 主权国家概念

本文开篇曾提过在国际关系学界有很多人都坚持威斯特法伦和约签订后才最早诞生了现代主权国家概念,事实上春秋末年开始各诸侯国逐渐开始“轻周礼、尚武力”,虽名为周王室分封,但实际上已经享有了现代国家定义中的主权。各国可以相对自主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周礼体制象征性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各国间开始出现各种形势的利益置换和斗争。

《管子·七臣七主》在描述“惠主”时曾有“藏竭则主权衰,法伤则奸门闿”的表述,是指国库枯竭将导致君权的衰弱,这里的“主权”意指君主的权利,但显然这里的君权是与国家概念分开的,国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高于君主的。而且从现代主权国家的定义角度看,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固定的居民、一定界限的领土、有效的政府和与他国交往的能力,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事实上拥有统治权、领土、人口、军队等主权国家要件,并且诸侯国间相互承认,共同组成一个“国际社会”。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作主权国家。

文章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网址: http://www.xdgjgx.cn/qikandaodu/2021/0114/480.html



上一篇:厦门峰会开启金砖机制未来更光明十年合作历程
下一篇:务实推动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发展

现代国际关系投稿 | 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 现代国际关系版面费 | 现代国际关系论文发表 | 现代国际关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