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国关教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之辨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年12月15日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郑先武教授《全球通史》课程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考察--英美霸权转移1914-1947”主题在南大仙林校区仙II-304课室举办了一

2019年12月15日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郑先武教授《全球通史》课程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考察--英美霸权转移1914-1947”主题在南大仙林校区仙II-304课室举办了一场兼具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的线下讨论,充分展现了南大文理医工各科学子的才情风貌与南大国关积淀深厚的史学底蕴。

这次线下课程主要分两部分展开--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展示与郑先武老师的点评授课。

首先,来自文理医工各大学院共计11组的同学代表各组通过颜值与才华并存的PPT展示分享了各自兼具共性与个性的学术观点,在此过程中,每一位代表都能够紧扣主题,结合《全球通史》课程所学,通过阶段性分析、多维度视角,融会单元与体系两个分析层次,聚焦经济、政体、政策、文化和反殖民运动等要素,朴实而又不失生动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历史的审视。

与此同时,每一组都各有侧重:第1组展示的同学透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把握,分“初始-互补合作(1914-1940)”、“转折-同盟合作(1941-1945)”与“完成-协同合作(1946-1947)”三阶段进行了过程分析,并据此对其国内国际意义与当下启示作出判断;第2组侧重从军备竞赛、货币金融、战争消耗等方面,以详实的数据把握英美霸权转移的历史脉络,并兼顾领土、资源、地理等“自身客观因素”,政策、制度与人才等“自身主观因素”和英国殖民体系、英美文化血缘纽带与欧洲内部矛盾等“外界因素”总结美国成功崛起夺得霸权的原因;第3组分1783年到20世纪初和“二战”前后两个时段关注英美两国长期关系的演变,并通过聚焦包括美国的中立主义、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权力中心由立法权到行政权的变化、军事产品的研发及英国的相应状况等国内政治经济分析以及对霸权转移中的德国因素的关注,阐释了英美霸权转移的原因及其特殊性,并指向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等多元态势;第4组阐释了英美各自崛起的历史机缘,以华盛顿会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关键节点把握霸权更替进程,并充分聚焦英国面临的自由经济体制、利益集团、社会创造力、贫困失业与金融危机、殖民体制等内忧外患;第5组倾向于以1899-1940、1941-1945和1946-1948作为“互补合作”、“同盟合作”与“协同合作”的分期,明确指出威尔逊对国际秩序的构思以及《大西洋宪章》是英美霸权交接的标志,并分析全球化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第6组详细分析了威尔逊的战略考量、对“一战”的介入和孤立政策的多个源头,并结合“修昔底德陷阱”与“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命题着重阐述了英美霸权“和平转移”的原因;第7组对霸权的定义予以了明确的界定,并聚焦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细致分析其中的空军海军因素,最终以对霸权的理解关照当下中国的“不争霸”策略;第8组以“崛起中美国的身份摇摆&衰落中英国的均势追求”为题,着重阐述了美国秩序由内而外输出,直至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进程,以此关照当下中美两国的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9组以鲜明的多维视角配合十分精致的幻灯片制作,明确指出经济角度中IMF和世界银行的意义、政治角度中的体制影响、价值观中的思想更新、军事竞争角度的租借法案以及在国际分工中占据绝对优势的重要性;第10组在已有展示的基础上,突出了“陆权”兴起和工业革命对霸权转移的关键意义,阐述了美国“新霸权主义”的内涵及对新兴时势的引领,启发中国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位”、“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并“抓住历史机遇”;在上述基础上,第11组强调了军事科技和教育体系对美国崛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印度独立和欧洲内部冲突对英国霸权的致命影响。

在点评环节,郑先武教授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引导同学们思考“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现代化的要义和大变革的背景,表明组织此次讨论的初衷--以历史看现在,在历史中寻找确定性。随后,郑先武老师指出了每一个小组的闪光点并一一给予了精彩讲授--第1组对历史阶段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历史感的一大表现便是对进程的分析,在此过程中把握历史的“变与不变”;第2组开始了对历史不同侧面的分析,并能够做到内因与外因、单元与体系层次的结合;第3组对国内政治的分析非常透彻,而作为国际关系学科两位重要奠基者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与汉斯·摩根索则无一把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割裂,而是十分注重国内政治的延伸,而此次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是在此意义上对国内政治的调整;第4组充分关注了英国霸权彼时面临的内忧外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表述的正是这样一种深层原因,可以结合中华人民的勤劳与西方的福利制度进行思考;第5组注重对“场景”的分析,清楚展现了“一战”时美国对世界的大规模参与,提醒我们崛起国对世界介入的必要,而该组所点明的《大西洋宪章》也在集体武力打击义务等方面有着超越“十四点计划”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出英法失道寡助与美国顺势介入的对比;第6组很好地关注到了霸权的“和平转移”,以此关注当下权力转移的性质;第7组对霸权概念有了清晰的界定,并进行了领域分析;第8组有引人注目的标题,连同后面几位展示的女生,都有着现场男生需要学习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同时以理念作引导,贯彻思考“美国为何赢”这样一个问题,这必然离不开价值观之争,离不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结合其制度优势对“正义”一方的代表;第9组展现了多维世界,广度大于深度;第10组对中国的启示部分最完整,且非常重要;第11组尤其关注到了美国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重要面向。在此过程中,郑老师指导同学们如何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会在共性中培育自我。

文章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网址: http://www.xdgjgx.cn/zonghexinwen/2020/1109/455.html



上一篇:专家:中国经济已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经
下一篇:反恐专家:近期欧洲数起恐袭存在明显的内在联